在门诊可以见到,活泼可爱的儿童听不见声音,通常孩子患的是药物性耳聋,已无法再回到有声世界了。典型的情况是,小孩会喊爸妈了,不料先得了感冒,后又转成了肺炎,在乡下医生的建议下,输了一周的链霉素,肺炎倒是治好了,但耳朵的听力却一天不如一天了。在日常生活中,何止是一个小宝宝被链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夺去了听力!据来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数据证实: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共1770万,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老年性耳聋有949万,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还会不断增加。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特殊人群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 谁是致聋的罪魁 1994年1-12月,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与西京医院,曾对540名1-15岁的门诊聋儿进行临床分析发现,有378例为药物性致聋,占患者总数的70%。来自上海市聋哑学校的调查资料表明,在1169名学生中,有948名是因滥用耳毒性抗生素致聋的。北京市聋哑学校曾分析研究了100名聋哑儿的病例,发现有83例是滥用耳毒性抗菌素所致……由于滥用耳毒性抗生素,造成后天药物性目聋的患者全国每年有几万人,约占35.4%,而因感冒发烧使用抗菌素不当致聋的,则占药物性致聋的68.6%,已远远超出了先天性耳聋的人数。 据介绍,目前已发现耳毒性药物共18类100余种,包括抗菌素、利尿剂、抗疟药、抗肿瘤药、抗惊厥药、镇静药,避孕药、麻醉药、抗糖尿病和止痛药等。1999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阿斯匹林、红霉素等30种药物,均明确规定了使用标准。按规定孕妇及6岁以下的婴幼儿严禁使用耳毒性抗生素。原因是由于上述抗生素对耳神经有毒性作用。成人早期中毒时,会出现耳鸣等症状,立即停药后,即可纠正中毒症状,但婴幼儿苦于不能表达,只能任凭药物大肆地伤害听神经。妇女在妊娠期,若应用了耳毒性抗生素,药物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内耳,造成听神经的损伤,导致先天药物性耳聋。 药物中毒性耳聋 药物中毒性聋指的是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耳聋。多年来,由于大量化学药物和抗菌素的广泛应用,己发现近百种耳毒性药物。在我国,由于尚未制定禁止和限制使用耳毒性药物的法律法规,许多耳毒性药物使用的十分普遍和随意,有些甚至达到了滥用的程度。目前,药物致聋己成为我国聋儿的主要发病原因。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常用耳毒性药物的种类: 1、 氨基糖甙类抗菌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托布霉素、洁霉素等。 2、 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卷曲霉素、春雷霉素、里杜霉素、巴龙霉素、尼泰霉素、多粘菌素B等。 3、 水杨酸盐:阿司匹林、非那西汀、APC、保泰松等。 4、 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汞撒利等。 5、 抗肿瘤药物:顺铂、氮芥、博来霉素、氨甲嘌呤等。 6、 中药: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 7、 其他:奎宁、氯奎、心得安、肼笨达嗪、胰岛素、碘酒、洗必泰等。 二、药物中毒性聋的临床表现: 药物中毒性耳聋主要表现为听觉系统的慢性中毒,以耳聋、耳鸣为主。耳聋多在用药后1--2周出现,逐渐加重,半年后逐渐稳定。耳聋多双侧对称,以高频听力损失开始,渐向低频扩展,少数人会继续恶化,至全聋。耳鸣多经久不息,加重患者痛苦。耳毒性药物还可造成肝、肾、造血、内分泌、神经系统等全身性损伤。不同药物致聋各有其特点,氨基糖甙类抗菌素致聋表现为早先出现4kHz以上高频听力下降,因语言频率尚未受累,患者常不觉耳聋,此时立即停药和采取治疗措施有可能制止耳聋发展。此外,该类药有明显的家族易感性,用药量与中毒程度极不相称,少量用药即可导致不可逆的重度聋。利尿剂致聋多为可逆性的,早期停药后听力可恢复,但肾功能不良或与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合并使用则会造成永久性聋。阿司匹林、心得安、肼笨达嗪等致聋也为可逆性的,及时停药耳聋也可恢复。 三、药物中毒性聋的治疗与康复: 耳药物中毒重在预防,应严格掌握各种耳中毒药物的适应症,防止滥用。对有家族中毒史和肾炎患者,应忌用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对婴儿、老人、孕妇、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应忌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利尿剂、抗癌药与氨基糖甙类抗菌素联合使用。在应用耳毒性抗生素治病时,定期复查听力,一旦病情许可,应立即停药。 治疗应早期进行,以神经营养药物为主,如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ATP、辅酶A、高压氧等,中药苍术、生地、枸杞等对内耳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早期轻度中毒者,听力多可恢复,对于中毒时间较久的耳聋,一般治疗方法无明显效果,可选配适宜的助听器或行电子耳蜗植人后进行听觉语言康复。 参考资料: 广东每年有近千名新生儿因药物致聋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15日06:59 中新社网站 中新社广州三月十四日电(记者张传熙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劳赐福周日披露,该省每年大约有近千名新生儿因药物致聋,目前七岁以下的聋儿有二万多名。 据介绍,全国药物致聋占聋儿的比例为五成六,而广东目前大约有六成的聋儿是由于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不当而引起的。 劳赐福说,导致耳聋的药物有近百种,包括常用的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劳说,一九九九年国家卫生部曾专门发文对这些药物的使用加强了管理,但仍有不少人因缺乏了解而步入禁区。 耳疾病问题在中国越来越严重,前年开始中国十部委共同确定每年三月三日为全国“爱耳日”,去年开始则提出“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中国现正全力推进儿童“防聋”、“治聋”工作,在北京联合大学专门成立了北京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学院,培养大专学历的师资,每年向全国招收一百名学生。今年七月,广东将有四名学生参加该学院的招生考试。 目前,广东儿童耳聋医治康复率大约在二成六左右,有关方面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此比例提高到七成左右。(完) 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中国健康电子商务网络 “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这是今年3月3日我国首次“爱耳日”的主题。 引起耳聋的原因主要有三类;遗传性因素、感染疾病因素和药物因素,其中耳毒性药物致聋是最易采取预防的,但是在我国发病却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全国首次“爱耳日”的主题定为“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旨在通过宣传提高全民对耳毒性经物聋的预防意识,减少耳聋的发生。如果对特殊易感人群慎用或禁用耳毒性药物,我国每年大约可以减少1万名耳聋新病人。 良好的听力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一前提,孩子就会哑。即使是大一些的孩子,哪怕听力有轻度损伤,也常常咬字不清,表达能力较差和反应迟钝,从而出现自卑、精神不集中、学习差等问题。听力障碍的成人,不仅影响工作、生活,还可能为避免与人沟通时的尴尬,将自己孤立起来,影响人际关系、社会交往能力、事业发展和身心健康。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高成华主任介绍说:目前对于引起药物性耳聋的原因有多种说法:如:药物在内耳淋液中蓄积损害了内耳毛细胞;药物影响耳蜗细胞的通透性,破坏了细胞的完整;某些药物中的NH2基因通过对磷酸脂的作用,破坏了神经细胞的完整性,损坏听神经的新陈代谢等等。高主任强调说,尽管有各种说法,但临床上发现,药物性致聋有家族性和个体差异。有些家庭成员对某一种或几种药物的耳毒性比较敏感,因此他们应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听力学中心的莫玲燕大夫说,早期及时治疗药物性耳聋可使听力损伤减轻。病人在用药后一旦出现听力下降、眩晕等表现,就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如听力学监测。同时该停药时要立即停药。 什么是药物中毒性耳聋? 药物中毒性耳聋是指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位听神经系统中毒性损害而产生的听力下降、眩晕甚至全聋。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本病并不多见,只有因疟疾服用了大量奎宁所引起的中毒性聋。此后,由于抗生素的广泛运用以及其它的化学药物应用,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的患者与日俱增,以致成为位听神经疾病最主要的致病原因。现已发现耳毒性药物已达百余种,主要包括氨基甙类抗生素、治疟疾药、止痛剂、利尿剂、麻醉剂、抗惊厥药、抗炎药物、抗癌药物、抗结核药物、心血管药物、避孕药及砷、汞等制品。据上海市某区24 07例后天聋哑人调查,因药物致聋者851例,占35.4%,氨基甙类抗生素又占药物性耳聋的9 7%,可见此类抗生素是目前我国致聋的主要原因。 氨基甙类抗生素致病因素是什么? 氨基甙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耳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有的偏向于损害耳蜗,有的则偏重于损害前庭。这些药物主要包括硫酸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其中毒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进入内耳途径 药物口服或注射后,都可通过血行进入内耳淋巴液,或经螺旋韧带血管分泌至外淋巴液。如经椎管给药,则可直接经脑脊液进入外淋巴液内。如单纯中耳局部用药,还可经圆窗或环韧带进入外淋巴液,由前庭阶累及柯替器。如孕妇用链霉素或奎宁等药物,则可直接经胎盘血管损害胎儿耳蜗器官。 (2)破坏内耳血迷路屏障 耳毒药物可抑制ATP酶的活化,使内外淋巴液中K+、Na+ 倒置,引起膜通透性改变和多种水解酶释放,最终使毛细胞萎缩变性。由于血管纹中毒,分泌内淋巴液的功能丧失,无法稀释和排除已进入淋巴液的毒物,故可加重耳性中毒。 (3)破坏毛细胞新陈代谢 毒物使细胞膜脂蛋白变性,听毛融合、扭曲,并破坏核糖体,使蛋白质无法合成。据Jarlstedt动物试验,给蜥蜴注射庆大霉素,3天后蜥蜴耳蜗毛细胞RNA 含量下降30%,可能系抑制RNA合成酶所致。 (4)组织病理学改变 药物有选择性,首先破坏糖原含量较少的外毛细胞,其后始损害糖原含量多的内毛细胞。常见耳蜗底周的外毛细胞首先被破坏,继而内毛细胞和螺旋节变性。内毛细胞的破坏方向是由蜗尖向蜗底发展,与外毛方向相反。最后内外毛细胞和螺旋器均萎缩变性,仅有5%~10%神经原可以保留。某些药物对内耳组织破坏有倾向性,如双氢链霉素易破坏耳蜗,而硫酸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易破坏前庭组织。有些药物对生物酶的抑制作用远远超过对组织结构的损害,有时看不见组织学改变,而其微音电位和耳蜗神经电位已有严重下降,如停用药物,电位能够很快恢复,如大量用药,耳蜗神经核和听中枢都被破坏,则可成为不可逆性病变。 (5)药物的个体易感性 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能通过母系遗传给下一代,出现易感性家族。李月明(1981年)曾报告一母系家族,三代17人因注射链霉素致聋。用药量与中毒程度极不相称,1~2g链霉素肌注即可致重度耳聋,更有报告0.5%新霉素滴耳后引起严重耳聋者。此类过敏病人即使及时停药,在一段时间内其耳聋还可继续加重;如为孕妇还可导致胎儿先天性耳聋。临床常用的氨基甙类抗生素耳毒药物如下: ①链霉素 是国内早期较多见的耳毒抗生素。据北京市某医院调查,门诊所见感音性聋1558 例,因链霉素致聋者占11.7%。上海市红十字会调查药物中毒引起聋哑者851例,由链霉素中毒引起者占80%。临床上链霉素中毒分为两型:一种是易感性,用药量小而中毒早且重,及时停药,耳聋仍继续发展,可经数年方致全聋;另一种是累积型,长期用药而累积中毒,一旦停药,部分听力仍可恢复。链霉素耳中毒除个别易感者外,一般中毒与剂量大小和时间长短成正比。在用药方式上,肌肉注射比口服或局部外用中毒来得快且严重。如每日3g用药,不久即出现中毒现象,反之,如按每日24mg/kg给药,则很少发生中毒现象。如系易感者,据报告有用0.1g结合膜下注射即引起耳聋者。临床观察双氢链霉素较硫酸链霉素易产生耳蜗中毒,开始双侧耳鸣,之后转为持续性高音调耳鸣,不少病人还伴有颅鸣。耳聋呈渐进性,常不被病人注意,纯音测听呈下降型曲线,初见8kHz处听力下降,逐渐累及4kHz、2kHz及低频,有明显复聪及音衰减现象,语言辨别力很差,有闻其声而不解其意现象。局部外用药中毒,高低频率均受损害,呈水平型耳聋曲线,类似老年性聋。如注射用药过量,可损害内侧膝状体和听觉中枢而成为全聋。现双氢链霉素已禁用,硫酸链霉素应慎用或少用,或在制剂中加入泛酸或甘草酸,以减轻毒性。 ②新霉素 该药对肾和耳均有明显毒性,化学结构颇似双氢链霉素,具有氨基环醇基,不同之处在于该药含有去氧链霉胺,主要作用于柯替器。中毒早期有食欲低下、口面部麻木,一旦出现耳鸣、耳聋,很快即可发展到全聋。据刘千(1965年)统计症状发生率,耳鸣为85% ,耳聋为86%,眩晕及平衡失调45%。因此用药早期即能损害肾脏,导致排尿功能障碍,药物大量蓄积体内,可加重耳中毒。不仅周身用药可中毒,即使局部用药如伤口冲洗、皮肤湿敷、雾化吸入和中耳内滴药,也可中毒致聋。现该药已忌用。 ③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 均为耳毒性药物。前者易损害耳蜗,后者易损害前庭,但毒性均较前述药物轻。在国内自链霉素被忌用之后,此两药是造成中毒性耳聋的主要药品。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耳中毒的发生率,据国内报告分别为45%和10%。特别是基层医院,因其免作皮试,而多被采用。由于卡那霉素在内耳可以蓄积,即使早期停药,数周后仍对内耳继续损害,故中毒性聋较为多见。此二药用量不宜过多和时间过长,局部用药也不容忽视,应定期检查小便、肾功、听力和前庭功能。 氨基甙类抗生素应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1)严格掌握适应症。此类药物应尽量不用、少用和慎用。 (2)非用不可时,宜取最少有效剂量,同时配以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泛酸、葡萄糖醛酸、磷骨素等药物,对内耳有一定保护作用。此外,ATP、硫酸软骨素及中药苍术、生地、枸杞、女贞子、黄精等,亦有一定保护效果。 (3)婴儿、老人、孕妇、感音性耳聋者及肝肾功能不良者忌用,有家族药物易感者更应忌用。 (4)用药期间不宜与利尿酸、速尿和抗癌药物联合使用。 (5)耳毒性抗生素滴耳剂浓度不宜太高,不宜长期使用。使用期中应定期复查听力,如听力高频下降应考虑为中毒现象,需密切观察,可疑时应早期停用。忌用耳毒性抗生素粉剂喷撒中耳,或用浸有药物的明胶海绵填塞中耳腔。 (6)非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氯霉素和红霉素等,亦可有耳中毒现象。Haydon(1985年)曾报告红霉素中毒致聋22例,注射、口服均可发生,故在用药期间如突然发生耳鸣、耳聋,应考虑为药物反应,予以及时检查及处理。 (7)采用耳毒性药物时应观察有无早期中毒现象,如耳胀、耳鸣、耳聋、眩晕、面舌麻木及走路不稳等,一旦发现应立即停药。有条件者用药期间应每1~2周查肾功能1次,2~3日查听力及前庭功能1次,如有肾功能减退或听力减退,便是停药指征。 除氨基甙类抗生素外,还有哪些药物可引起耳聋? 除氨基甙类抗生素外还有下列药物易产生耳毒性: (1)利尿剂 利尿酸和利尿灵均为较强的袢性利尿剂,通过抑制Henle小管近段的钠水回吸收而发生利尿作用,在内耳则抑制血管纹中钾-钠-ATP酶的活性,使细胞内钠潴留,发生特殊的水肿间隙,可致内耳细胞萎缩变性。Qick(1975年)证实,注射该药数分钟后,血管纹便可出现广泛的水肿,最后毛细胞消失,其发生率约为0.7%。病变早期是可逆的,停药后可部分恢复正常,如肾功不良又合并使用氨基甙类抗生素,便可造成永久性全聋。故此两药忌联合应用。 (2)奎宁和氯喹 为有效治疟疾药。过去常用于堕胎,用后常发生耳鸣,量大可发生永久性耳聋。妊娠期服用可造成胎儿先天性耳聋,其致聋机制可能是使内耳小血管痉挛,损伤血管纹代谢,使外毛细胞退变,继而内毛细胞变性,并全部坏死。现在此药已被扑疟喹或息疟定等药代替。 (3)重金属制剂 铅、砷、汞等重金属制剂为工业产品,长期接触可发生耳中毒,故多为职业病。除有耳中毒症状外,还可有其他内脏器官中毒,是环保工业卫生防治的课题。 (4)抗癌类药物 抗癌类药具有耳毒性者:①细胞毒素类:类似放射性物质如氮芥,具有活泼的烷化基因,能与细胞的氨基、巯基、羧基等起作用,破坏细胞代谢,导致细胞死亡。氮芥对颅神经有特殊的亲合力,静脉灌注常产生耳蜗及前庭功能障碍,出现耳鸣、眩晕和耳聋。②抗代谢类药如氨甲蝶呤,可阻断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胞生长和增殖。③ 抗生素类:如争光霉素,可抑制胸腺嘧啶核苷加入DNA的生化作用,破坏增殖细胞的S周期。该三类药物细胞毒性很大,选择性极低,可破坏正常细胞,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及剂量,应用时需密切观察药物反应,一旦发生药物反应即应及时停药。 (5)阿斯匹林 为解热镇痛的柳酸盐类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大剂量服用(6~8g /d) 可发生耳鸣、耳聋、头晕和头痛现象。其致聋机制为破坏内耳的氧化酶。一般损害为可逆的,但大量中毒者可致永久完全性聋。 (6)心得安、心得宁、肼苯达嗪等治疗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病药物 为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致聋机制尚不明了,病变为可逆的,及时停药,耳聋可以恢复。 (7)萘普生、达而伟等避孕药 为激素类,大量久服可导致内耳淋巴液离子紊乱,产生感音性耳聋。 (8)抗糖尿病药 如大量应用胰岛素,使血糖过低,内耳能量不足,可致毛细胞破坏。 (9)中耳手术消毒剂 如碘酒、洗必泰或甲醛消毒耳手术器械,都有中毒报告。 妊娠早期母亲患病及用药对后代听力有什么影响? 妊娠早期特别是妊娠的前三个月,正是胎儿的听觉器官建立或形成之时,其结构娇嫩脆弱,细胞特别是耳蜗螺旋器的毛细胞的发育、排列尚不够稳定。若此时孕妇患风疹、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患,以及梅毒、糖尿病、肾炎、败血症、克汀病等全身疾病,那么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流感等病毒通过胎盘屏障,直接与胎儿听觉系中小血管或血管纹中的红细胞发生亲和,使红细胞、血小板等发生凝集,阻塞小血管,造成正在形成的听觉感受器——螺旋器缺血缺氧而致听毛细胞坏死,形成先天性耳聋。 另外,妊娠早期在患病时,用药不当,特别是服用或注射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或使用速尿、利尿酸钠等利尿剂及水杨酸类、抗疟药如奎宁、氯奎等,其中耳毒性致聋物质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害听觉系统,亦是造成胎儿先天性聋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孕妇、肾炎孕妇其微血管病变常可涉及到胎儿听觉器官的供血障碍,或体内代谢后的毒素不能及时排泄而储留于体内,通过胎盘损害胎儿的听觉系统。再者,甲状腺功能低下,特别是地方性克汀病者,由于严重缺碘,其胎儿耳部发育期甲状腺激素不足,就可导致中耳主要结构的融合、狭窄或闭锁,内耳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细胞萎缩或发育不良,因此易造成患儿的先天性聋并伴有后天的智力低下与言语障碍。 儿童或婴幼儿应用庆大霉素应怎样预防耳中毒? 庆大霉素属氨基甙类抗生素,由于在抗感染方面使用方便,不像青霉素类易引起过敏反应,且对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故临床上特别是在农村基层,该药运用广泛,使用率高。 但庆大霉素属氨基甙类抗生素,其副作用会造成内耳前庭感觉器和耳蜗听觉感受器(螺旋器) 中毛细胞的直接损害,其副作用所引起的药物中毒性耳聋和聋哑症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据文献报告及作者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除去庆大霉素本身对位听系统的直接损害外,药毒性耳聋的发生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年龄:3岁以下的婴儿使用庆大霉素,引起药毒性耳聋的严重性较大。作者曾遇河南中牟一农民,家中2个孩子均是在2岁左右时,因感冒发烧,注射庆大霉素(肌注),每次4万单位,每日2次,3天后听力下降,至今均为聋哑人。除家族性外,与年龄因素亦颇有关系。 (2)剂量: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在肾脏功能正常者中,庆大霉素肌注量每日不宜超过3 mg/kg。上海第一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研究所的一项试验分析表明,用药量大,年龄小,用药时间长是导致重度耳聋的主要原因。其举例一位8个月婴儿,用庆大霉素每日量为20mg/kg,虽仅用药3天,但因每日量大大超过其耐受量,而引起重度聋。 (3)肾功能:婴儿和幼儿时期,肾脏的排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而应用耳毒性抗生素剂量越大,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药物毒性积蓄而发生耳中毒。特别是在慢性肾炎患者中,使用庆大霉素更易造成耳中毒。 (4)家族遗传性和个体易感性: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万名儿童因使用耳毒性药物不当而致聋。这其中家族的遗传性及个体的易感性因素不容忽视。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曾报告一家族三代有血缘关系的40人中,因注射链霉素而发生严重耳聋者8例,其中耳聋者6 例为女性,似与母系遗传有关。那么在同一家族中,这8名耳聋者显然又为易感者(调查者遇到的困难是:家族中相当多的健康成员是否用过类似的药物,不得知)。同时该报导认为小剂量即可引起药毒性耳聋是家族遗传性的特点。 庆大霉素耳中毒的发生虽可由上述因素所决定,但由于耐药性因人而异,因此难以预测具体患者是否会出现耳中毒的并发症。为此可在使用庆大霉素之始就观察耳中毒的临床症状。高频听力下降是耳中毒的早期症状,脑干电反应测听主要是测定高频听力,在用药期间应反复测定患儿听力,如有听力下降,立即停药。其次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时检查肾功能,有条件的应每日测血药浓度。 防止庆大霉素耳中毒,在用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庆大霉素的使用范围,限用于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或对其他抗生素有抗药性者。否则,临床运用广泛,则并发耳中毒的患者将明显增加。(2)用药前须详细询问家族史,注意询问其母亲、姑妈、姨妈或姐妹等用药史,若发现有药毒性耳聋者,请慎用。(3)严格掌握剂量,每日量不应超过3mg/kg;用药时间也不宜太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