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医院介绍 | 医疗动态 | 健康知识 | 疾病专题 | 疾病自测 | 痊愈病历 | 健康咨询 | 联系我们 | 
 耳病知识
 鼻病知识
 咽喉病知识
 医学科普
 预防保健

中耳炎分类
中耳炎分类
   关于中耳炎的分类意见很多,据国内的习惯,按起病缓急和临床特点,分为急性和慢性中耳炎;按炎症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非化脓性(卡他性)和化脓性两种。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特点:发病急,发展快,疼痛剧烈,听力损失严重和鼓膜病变明显。化脓期全身反应剧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也有3个特点:耳流脓、鼓膜穿孔和耳聋。急性和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病情比化脓性中耳炎缓和些,以耳鸣、耳聋及耳阻塞感为主。非化脓性中耳炎,轻者仅见鼓膜内陷,重者可有鼓室积液。由于鼓室内纤维性渗出物存留,致豉室内发生粘连的改变,鼓膜内陷,听骨链粘连,造成听觉障碍。因此,应早期积极防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又分为单纯型、骨疡型(坏死型)和胆脂瘤型3种。胆脂瘤型中耳炎也有叫危险性中耳炎的,也就是说诊断为胆脂瘤型中耳炎,一定要手术处理,否则易发生颅内或颅外并发症,特别是颅内并发症,如耳源性脑膜炎、脑脓肿,有可能危及生命。
  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各种原因导致咽鼓管阻塞所引起。这种病的命名很不统一,有卡他性、浆液性、粘液性、渗出性、分泌性、胶性中耳炎及咽鼓管阻塞、中耳积液、胶耳等名称。
  发生本病的原因首先为机械性,如增殖体肥大、扁桃体肿大、鼻咽肿瘤及乘收音机气压改变等引起的咽鼓管阻塞;其次为炎症性,如上呼吸道感染、咽淋巴环的急性炎症或全身因素和变态反应等原因造成咽鼓管阻塞。
  因感染如上呼吸道炎时,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起病比较急,病人有耳闷、耳胀的症状。在打喷嚏、擤鼻或压迫耳屏时,可有片刻的好转。耳朵因鼓膜活动受到限制及鼓室积液,影响传音,即发生传导性耳聋。病人常有自听过响的现象,听自己讲话特别响,好像对瓮说话,回音充耳,医生检查时在急性期可见鼓膜内陷、充血、光锥变形,如有鼓室积液,可透过鼓膜看到气泡或凹形液平面。
  本病约70%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因此,加强预防和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甚为重要。若及时适当地治疗、一般在1~2周可恢复正常。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而病因未除,可再发炎或转为慢性,治疗就困难了。虽然不痛、不痒又不流,但是听力却每况愈下,甚至有变成聋子的危险。
  治疗原则是除去病因和排除积液。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炎症,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继发感染。有过敏者用抗过敏的药物。恢复咽鼓管的功能,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液(或淡鼻眼净)滴鼻,使鼻粘膜收敛,并多作吞咽动作,有助于咽鼓管开放。在呼吸道无急性炎症时,应定期作捏鼻吹张或其它咽鼓管吹张法,做理疗或热敷,以促进中耳血液循环,使积液吸收。如因增殖体肥大,也可手术切除。
  当伤风感冒时常觉得耳朵内发闷,听话不清楚,此时多因为咽鼓管咽口及管腔内粘膜充血、水肿使管腔狭窄阻塞的关系。而咽管咽口及管腔内粘膜充血、水肿使管腔狭窄阻塞的关系。而咽鼓管的通畅是维护中耳正常生理功能及保持良好的听力不可缺少的条件。
  无论中耳炎流脓或不流脓的,都会影响咽鼓管的通畅度。因此,治疗中耳炎时,除了吃药、打针或耳内滴药外,还有一种简单易行的预防和治疗耳聋的方法,叫咽鼓管吹张法。如捏鼻通气法,也叫自行通气法,可先滴1%麻黄素药液,使鼻孔通畅后并将鼻涕擤净,病人自己用拇指和食指捏两侧鼻孔,并将口闭紧用力鼓气。此时空气无路可而进入咽鼓管,病人感觉耳内发胀、鼓膜突然向外膨出,似有轻微响声。立即作吞咽动作,鼓膜又恢复原状。如果咽鼓管狭窄较重或不通,则耳无任何感觉。此法对轻度咽鼓管不畅有效。再加鼓膜按摩,用手指按压耳屏(外耳道口前方一块软骨),随压随放,连续施行,引起外耳道内的空气压力忽高忽低使鼓膜来回活动。此外,常张口,打哈欠,吞咽等动作,也有利于咽鼓管的开放,以上各种作方法都很简单,如能坚持,对预防和治疗轻度咽鼓管阻塞所致的耳聋,是大有好处的。
  在以上方法无效时,可到医院进行治疗,采用咽水通气法或咽鼓管导管通气法。在患急性鼻炎、鼻窦炎或感冒而鼻涕较多时,都应禁止吹张咽鼓管。
  在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时期,在中耳病变的基础上,如果身体抵抗力下降或治疗不当,此时如有细菌侵入,造成继发感染,或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或鼓膜外伤穿孔、颅底骨折,细菌直接进入中耳,或致病菌经血液循环进入中耳,如败血症等,而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于细菌的作用,鼓室粘膜水肿、充血,粘膜上皮坏死,渗出液由血清样逐渐变成脓性。鼓室积脓后,鼓室内压力继续增高,鼓膜因受压而变软化,最后发生鼓膜穿孔。其穿孔前和穿孔后全身症状是不同的。穿孔前症状比较明显,如怕冷、发热、全身乏力及食欲减退等。在小儿,全身症状更明显,有头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极似脑膜炎及胃肠病的症状。鼓膜穿孔前,耳深部锐痛,打喷嚏、咳嗽、吞咽时疼痛加重。婴儿患本病时,常哭闹不安,拒食,并常有以手抓耳的动作。当鼓膜自发穿孔,或穿刺或切开后,脓液排出,耳痛即减轻,体温下降,全身症状随即改善。
  因此,要查清病因,控制感染,保持耳引流畅通,促进干耳和恢复听力。
若治疗及时,用药合理,多数病人的炎症可消退,流脓停止,穿孔愈合,听力多可恢复正常。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则可遗留鼓膜穿孔或中耳粘连,引发颅内或颅外并发症,或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不仅影响听力甚至可危及生命的常见病,为中耳粘膜,甚至鼓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其特点为不同程度的耳聋、鼓膜穿孔、耳反复流脓。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急性炎症消退6~8周,仍继续流脓,可认为已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了。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 | 在线咨询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