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几种常见的耳聋
耳朵是人体感受外界声响、学习语言和校正自己语言的惟一器官。人耳受到损伤,听力严重丧失就会失去语言能力。目前,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有 2700万人。致聋原因主要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意外事故等。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同时给个人的心理和精神造成创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痛苦和负担。因此降低耳聋的发病率和及时发现、早期治疗耳聋是我们要关注的。
耳聋可分为传导性聋和感音神经性聋两种。中耳病疾主要引起传导性耳聋。常见的有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等。内耳及听神经病变则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如药物性耳聋、先天性耳聋、感染性耳聋、噪声性耳聋、老年性聋以及突发性耳聋等。传导性耳聋多数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治愈或好转。感音神经性耳聋如发病时间较长则很难治愈,重点在于预防及早期治疗。
传导性耳聋
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中耳疾病主要引起传导性耳聋。
中耳通过非常薄的骨壁和两个窗膜与颅内及内耳相通,通过咽鼓管与鼻咽腔相通。所以外耳道的炎症、鼻腔、鼻窦及鼻咽部等上呼吸道的感染均可造成中耳炎,治疗不当或不治疗还可引起内耳感染导致全聋及颅内并发症。儿童咽鼓管的解剖特点更易使鼻部感染引入中耳,造成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及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在孩子中间发病率比较高,学龄前儿童最经常的表现是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家长往往误认为是注意力不集中;学龄儿童则以学习成绩下降,看电视时音量放得很大等为主要表现。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主要有:儿童多是腺样体肥大、鼻窦炎,成人则可能是由鼻咽部感染、肿瘤压迫、过敏等因素造成的。感冒是本病发生的最常见诱因。多数病人没有耳疼痛,仅有耳内闷胀、堵塞感及听力下降。治疗不当也可转为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表现除听力下降外还有耳疼,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流脓等症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迁延数年至数十年,严重者可出现眩晕、面瘫、头痛、发热、恶心、呕吐及等症状。这些现象提示慢性中耳炎出现了内耳或颅内并发症,病情危重。我科去年手术治疗300多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中其中12例是以迷路炎、面瘫、脑脓肿等合并症就诊的。因此,感冒后一旦出现耳闷塞感或听力下降要及时就医。如无明显诱因的耳内闷塞、听力下降更要及早检查以警惕鼻咽部肿瘤的可能。长期耳流脓者突然流脓减少或出现脓血性分泌物,伴有听力突降、眩晕、头痛、发热、面瘫等症状者更应尽早到专科医院检查,同时积极配合治疗。慢性中耳炎的早期治疗不但可减少并发症还可以保存良好的听力。病变严重的也可通过手术治疗:在手术显微镜下彻底清除病灶(肉芽及胆脂瘤),同时尽可能地完成听力传导的重建,包括人工听骨和鼓膜修补等手术,使病人得到一个较好的听力。
先天性耳聋
随着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传染病源性聋和药物中毒性聋的发生率已有所下降,而先天性聋的比例会相对增加。我国每年约新生聋儿约3万余名。其中50%以上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先天性耳聋指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已存在的耳聋。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耳聋。遗传性聋部分患者除了耳聋以外,还伴有眼、骨、肾、皮肤等部位的病变或畸形;非遗传性耳聋主要指母体妊娠早期患风疹、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感染或服用耳毒性药物等原因,毒素由胎盘进入胎儿的身体造成先天性耳聋。母亲患有糖尿病、肾炎、克汀病等也可造成胎儿先天性耳聋。
先天性耳聋一部分病人在出生后就对声音没有反应,以后也就不能发出正常的语音,我们称之语前聋;另一部分病人在幼儿期—青年期之间发病,表现为听力下降,并且年龄越大越严重,以至于达到极重度耳聋,这类病人虽然已学会说话,但由于听力障碍,不能和别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久之将出现语言能力的减退或者丧失。我们称之语后聋。如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是在70年代末随着CT的问世才被发现的一种新的遗传性致聋疾病,主要表现为幼儿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眩晕。患儿出生时听力一般接近正常,多数在3—4岁发病;感冒和外伤常常是发病的诱因,即使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眩晕。
医生提醒注意的是:为防止聋儿的出生,一些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如妊娠早期少到公共场所,避免患流感、慎用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遗传因素可以通过检测识别。家庭中若有两位以上的原因不明的聋人,应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和咨询,以尽量避免下一代出现聋病患者。一旦发现幼儿说话较晚,口齿不清或感冒、外伤后听力下降,应及早到医院检查,确定正确的处理方案。对于听力下降明显、影响语言交流患儿,应尽早配助听器,利用其残存听力进行语言训练,使其尽可能做到聋而不哑。对于重度耳聋患儿,有条件者宜尽早进行电子耳蜗置入手术,虽然价格昂贵,但在目前是惟一可以改善听力的办法。
药物性耳聋
目前已发现能引起耳聋的药物约有六十多种,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小诺霉素等。耳毒性的药物可破坏感音神经终器的耳蜗毛细胞,听神经或者听觉中枢,导致正常的听信号不能传至大脑,引起听力下降,严重的会引起耳聋。如患有某些疾病一定要服用耳毒性药物应注意严格掌握用药的时间、剂量,一旦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及眩晕等现象应马上停药并及早就医,以确诊是否发生了药物性耳聋,医生在权衡原发病与并发症的利弊后决定停药、换药并及时给予干预治疗。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些家族对氨基甙类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的耳毒性具有高敏性而且是由母系遗传的。正常剂量、1-2次用药就能造成耳聋,所以家族中如有此类药物致聋的病人更应慎用这类药物。现在提倡“大病上医院,小病去药店”,不过是药三分毒,药能治病亦致病。药不可随便吃,处方药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用药。
老年性聋
我国老年聋人已达949万多人。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老年聋人数量会不断增加,它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及个人的生活质量。老年聋是指伴随年龄老化听觉系统退行性变的耳聋。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先是高尖的声音,后为中、低声音听不清,环境嘈杂时言语辨别能力下降。同时伴有耳鸣,严重的耳鸣可影响情绪、睡眠。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症、颈椎病、糖尿病等疾病时,耳聋往往出现的比较早、较重。因此老年性耳聋、耳鸣的治疗主要是全身综合治疗,首先要治疗这些原发疾病。对于耳鸣则是:“有病治病,无病习服”。所谓“习服”是指对耳鸣的适应或习惯,心理调适和转移注意力。应注意老年保健,以延缓人体器官老化。包括生活规律、饮食清淡、低盐,适当运动、乐观的心态等
突发性耳聋
不知不觉间耳朵突然听不见了,我们称为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是指突发的原因不明的中度或重度感音神经聋。一般在1-3日内单耳或双耳听力急剧下降。可先出现耳鸣、耳堵胀感,部分病人可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前庭功能受损症状。目前认为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血管病变、膜迷路水肿等有关。近年来,人们工作压力的加大、生活节奏加快、烟酒等不良嗜好,本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故应引起社会的关注。30—60岁发病者占60%以上,多为单侧耳发病。由于对本病的不认识,一些患者在发病时往往认为是“上火了”,仅自服一些“败火药”治疗,造成病情延误,遗恨终生。一般认为发病时间愈长,治愈的可能性愈小。医生强调本病属耳科急症。需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治疗包括休息、改善内耳血供及代谢、营养神经、吸入混合氧等为主。 同时提醒大家要注意预防流感等病毒性感染,积极治疗老年病。避免情绪激动或工作过度紧张、疲劳,改变不良嗜好,以减少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