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有哪些类型 中耳炎即中耳粘膜的炎症,其分类方法很多,按起病缓急和临床特点,分为急性和慢性中耳炎;按炎症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非化脓性(卡他性)和化脓性两种。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特点:发病急,发展快,疼痛剧烈,听力损失严重和鼓膜病变明显。化脓期全身反应剧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也有3个特点:耳流脓、鼓膜穿孔和耳聋。 急性和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病情比化脓性中耳炎缓和些,以耳鸣、耳聋及耳阻塞感为主。非化脓性中耳炎,轻者仅见鼓膜内陷,重者可有鼓室积液。由于鼓室内纤维性渗出物存留,致鼓室内发生粘连的改变,鼓膜内陷,听骨链粘连,造成听觉障碍。因此,应早期积极防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又分为单纯型、骨疡型(坏死型)和胆脂瘤型3种。胆脂瘤型中耳炎也有叫危险性中耳炎的,也就是说诊断为胆脂瘤型中耳炎,一定要手术处理,否则易发生颅内或颅外并发症,特别是颅内并发症,如耳源性脑膜炎、脑脓肿,有可能危及生命。 很多中耳炎都存在鼓膜穿孔,但卡他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一般鼓膜并不穿孔。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根据其程度和性质分为三型:
1. 单纯型 病变轻, 分泌物为粘液性或粘液脓性, 无臭味, 常常造成鼓膜中央性穿孔, 不累及骨质, 预后较好。 2. 骨疡型 细菌毒力强, 病程 , 分泌物为脓血性, 有臭味 , 鼓室内有肉芽组织增生或形成息肉, 影响脓液引流, 病变累及骨质 , 容易发生颅内、外并发症。 3. 胆脂瘤型 多为鼓膜边缘性穿孔 , 脓液有特殊臭味 , 鼓膜表面或外耳道上皮向穿孔处增长, 上皮脱 , 形成团块, 破坏骨质。容易发生颅内、外并发症。 治疗 1.单纯型中耳炎 , 病变较局限 , 一般不引起并发症 , 主要采用局部药物治疗 , 常用的如样氟沙星滴耳液等。除了局部药物治疗,一般不需全身用药(急性发作时除外), 但应治疗邻近器官的疾病, 如扁桃体炎, 鼻窦炎筹。 2. 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 均破坏骨质, 容易发生并发症。单纯用药物治疗是无效的。所以一旦明确诊断, 应及时行手术, 以清除病灶 , 解除危险,听力一般难以恢复, 慢性化服性中耳炎怎样正确滴药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很不容易治愈 , 这与滴药的方法有密切关系。正确的滴药方法应该是让患者侧卧, 患耳在上 , 先用 3% 双氧水滴入耳内, 待其充分氧 化后用消毒棉签清拭脓液, 可反复行之, 直至不再氧化起泡为止, 然后再滴入抗生素滴耳液, 轻按耳屏, 使药液进入中耳并保持3-5分钟以充分发挥作用,大都有良好效果。
中耳炎的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急性中耳炎以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结合为主,慢性中耳炎以局部用药为主。卡他性中耳炎同时需要开放咽鼓管咽口,以通畅引流。 全身用药主要包括口服或者静脉用抗生素和激素,局部用药包括清洗脓液的药物和消炎杀菌类药物及收缩鼻腔,开放咽鼓管类药物。 中耳炎的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局部用药时要掌握好合适的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