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医院介绍 | 医疗动态 | 健康知识 | 疾病专题 | 疾病自测 | 痊愈病历 | 健康咨询 | 联系我们 | 
 耳膜穿孔专题
 耳聋耳鸣专题
     鼻窦炎鼻息肉专题
   过敏性鼻炎专题
   急慢性鼻炎专题
 慢性咽炎专题

           鼾症专题


中耳炎鼓膜穿孔要重视




鼓膜的结构及作用
   鼓膜也叫耳膜,俗称耳镜,距外耳道口约 2.5~3cm, 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鼓膜的高度约 0.9cm ,宽约 0.8cm ,厚约 0.1cm 。鼓膜虽然薄,但它的解剖结构有三层,外层是皮肤,内层为粘膜,其中部为放射形和环状纤维。所以,鼓膜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鼓膜上方的一部分没有中间纤维层,比较薄而松弛,称为松弛部,而有纤维的部分鼓膜称为紧张部。
   耳鼻咽喉科医师借助额镜可观察到鼓膜,其外观呈灰白色、有光泽、椭圆形的半透明薄膜,锤骨柄自上而下地嵌附在鼓膜上,并略向后倾斜,止于鼓膜的中央,向内牵拉鼓膜,使之呈漏斗状,其中央最凹陷处,称为鼓膜脐部。自鼓膜脐部向前下达鼓膜边缘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名光锥。
   鼓膜具有集音和扩音的作用。其还可保护中耳,避免细菌直接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鼓膜也可保护内耳,使之不受声波的过分干扰而损伤。
不同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特点
   鼓膜的紧张部和松弛部均可发生穿孔。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鼓膜穿孔一般较小,常位于紧张部,大多有液体搏动,如星星样闪烁反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其常为鼓膜松弛部或鼓膜紧张部后上边缘性穿孔。紧张部中央性穿孔,多见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紧张部穿孔伴有鼓室内肉芽与息肉时,常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因此,根据鼓膜穿孔的不同部位可初步判断中耳炎的类型。
中耳炎为什么可引起耳鸣
   正常听力者,在极安静的环境中或堵塞双耳时,可听到血液循环的嗡嗡声和肌肉的颤声,一般情况下听不到这种声音是因为环境噪声对其的掩蔽作用。中耳炎出现传导性听力损失时,环境噪声强度相对减低,使正常的掩蔽效应减小而出现耳鸣,这种耳鸣多呈低调的轰轰声或嗡嗡声。如中耳炎引起内耳受损时,还可出现高调的耳鸣。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为几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可以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为以下 3 型:
   •  单纯型:此型最常见,组织破坏轻,病变主要在鼓室粘膜。其特点是:分泌物呈粘液性或粘脓性,一般无臭味,流脓多为持续性,量多少不一,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流脓增多。鼓膜多为中央性穿孔,检查时可见穿孔位于鼓膜紧张部,大小不一,从针尖状小穿孔到鼓膜紧张部肾形大穿孔。有时,通过鼓膜穿孔可以见到以下鼓室结构:发鼓岬粘膜、镫骨、砧骨长脚、圆窗龛等。鼓室粘膜可以大致正常,或充血、肿胀、增厚。外耳道和鼓室内可见白色、黄色或黄绿色粘液脓性分泌物。病人可有轻度传导性耳聋,耳流脓治疗后可暂时痊愈,但常易复发。单纯型极少有形成胆脂瘤的危险,可以视为“安全型”。
   •  骨疡型:此型病变主要为粘膜明显增厚,有肉芽或息肉样组织生长,有骨质吸收破坏或死骨形成。其特点是:分泌物多为脓性,常有臭味,间有血丝,听力下降常较单纯型明显。鼓膜常为边缘性穿孔(穿孔累及鼓膜紧张部的鼓沟时,称边缘性穿孔)。边缘性穿孔为“非安全型”,不仅有形成胆脂瘤的危险,而且可能导致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检查时可见鼓膜穿孔累及鼓沟,大小不一,轻者小如针尖,严重时绝大部分鼓膜缺失。经鼓膜穿孔可见听骨链坏死缺损,鼓室内有肉芽组织或息肉。
   •  胆脂瘤型:此型病变主要是中耳内存在复层鳞状角化上皮(即胆脂瘤型),常有严重的听骨链缺损和骨质破坏。其特点是耳流脓为持续性,有特殊臭味。检查时可见鼓膜松弛部穿孔或紧张部后上边缘性穿孔。穿孔表面常常覆有一层白色痂皮,清除痂皮后,方可见到鼓膜穿孔,穿孔较大时,还可以见到灰白色鳞片状或腐乳状的角蛋白碎屑。乳突 X 线拍片可以显示鼓窦或乳突内有边缘整齐的透光区。胆脂瘤破坏邻近组织时,可以导致各种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
   为什么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也可形成胆脂瘤
   临床上一小部分被诊断为中耳胆脂瘤的患者,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历史。这部分患者的胆脂瘤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目前,公认的可能原因有两种:
   •  先天性胆脂瘤学说:研究发现,胚胎发育期鼓室内常有小的角化上皮区,一般该角化上皮区在出生时已被吸收,如出生后仍遗留于鼓室,其不断脱落角化物而形成胆脂瘤。
   •  袋状内陷学说: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中耳长期处于负压状态,鼓膜松弛部在中耳负压作用下局部内陷,呈袋状侵入上鼓室。内陷袋内被覆的复层鳞状上皮不断脱落角化物,早期,脱落的角化物仍可向外耳道排出,如遇潮湿或发生感染,脱落角化物排出受阻而堆积于囊袋内,不断扩大而形成胆脂瘤。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均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特别是颅内并发症,死亡率高,诊断和处理困难,是耳鼻咽喉科的急重症。根据并发症的发生部位,可分为颅内、颅外和颞骨内三大类。 
   •颅内并发症:包括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脑脓肿、脑积水、脑脊液耳漏等,其中以脑膜炎、脑脓肿和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在临床上最常见。
   •颅外并发症:包括耳后骨膜下脓肿、耳下颈深部脓肿、枕下脓肿,其中以耳后骨膜下脓肿最为常见。
   • 颞骨内并发症:包括岩部炎、迷路炎和面瘫。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什么能引起颅内并发症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通过下列三种途径引起颅内并发症:
   •  病理途径:中耳腔仅以薄层骨壁与颅中窝和颅后窝相邻,胆脂瘤或炎症可直接侵蚀、破坏骨质,达到颅内,使感染向颅内扩展。
   •  解剖途径:中耳炎症可循自然孔道如前庭窗、蜗窗、前庭或耳蜗导水管、小儿未闭的岩鳞裂等向颅内扩散。
   •  血行途径:感染可通过中耳粘膜与脑膜相通的小血管、乳突导血管或骨小管中的静脉逆行侵入颅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无并发症时主要表现为持久性鼓膜穿孔、传导性听力减退、持续或反复耳流脓。分泌物刺激外耳道,病人可以感觉耳痒或不适感,一般没有耳痛。耳流脓可以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分泌物的性质不一,可以为粘液性、粘液脓性,甚至脓性。多数耳流脓复发系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进水所致。
   中耳炎可分为急性中耳炎跟慢性中耳炎,按性质又可分为化脓性中耳炎和非化脓性中耳炎,而化脓性中耳炎按病史长短和病位深浅,又可分为慢性单纯性中耳炎、骨疡性中耳炎和胆脂瘤性中耳炎,骨疡性和胆脂瘤性中耳炎由于其骨质破坏和吸收明显,最易引起颅内、外感染,诸如:脑膜炎、脑脓肿、迷路炎、面瘫、耳源性脑积水等危重并发症,甚者危机生命,所以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就诊!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 | 在线咨询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