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噪音性耳聋?
物体振动发出有规律、有节奏的声音,称为乐音,听之悦耳;而无一定规律的杂乱声音,称之为噪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被许多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短音组成的噪音所困扰,它使人听后不但不悦耳快乐,反而可引起耳鸣、头晕和头痛称之为噪音性耳聋。Fosbroke(1831年)描述第1例铁匠打铁造成神经性耳聋。Haber-mann(1890年)首次报告1例75岁有20年铁匠工作史的耳聋病人行颞骨病理检查,发现其柯替器被破坏,螺旋神经节变性,主要损害在耳蜗基底部。Fowler(1939年)首次观察到4kHz听力损害的波谷特点。1973年美国劳工部统计1,430万劳工在每天90dB环境中工作8小时,耳聋发病率为26%。我国九省市噪音研究协作组对1,034个工厂423,396例接触噪音的工人进行分析,高频损伤占65%,语频损伤占14%。自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发达国家建立了大量的轻工和重工业,众多的重型母机发生的噪音和其产品产生的噪音,已把安静的世界变成喧嚣不宁的空间;至于飞机、大炮和火箭发出的噪音更是严重。噪音不但可引起耳聋,而且可引起心血管、神经、消化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这些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噪音性耳聋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和预防有哪些方面?
噪音对内耳的损伤主要有:(1)机械性损伤 声波传入内耳,其强大流体发生涡流冲击蜗管,造成前庭膜破裂,内外淋巴液混合中毒,毛细胞坏死变性。基底膜受震动后,网状层产生微孔,使内淋巴渗入,同样可引起钾离子过高,而致毛细胞坏死。(2)血管收缩 噪音刺激使耳蜗血管收缩,组织缺血坏死。(3)代谢紊乱 细胞出现无氧代谢,使蛋白质、脂类和葡萄糖原无法进行分解和合成。 临床表现:早期仅有高音调耳鸣,间断性变为持续性。初期耳聋是可逆的,隔离噪音后多能恢复。早期损害听力在3kHz~4kHz非语言区,故自己觉察不出,逐渐累及两端6kHz~8kHz和2kHz~1kHz,可成为明显的不可逆性听力损伤。持续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听力可持续下降,前10年损伤较快,以后则发展缓慢,并向低频处扩散,晚期可呈低平曲线或岛状听力,但很少全聋。 噪音早期损害4kHz的原因可能是:(1)耳蜗基底近前庭窗处,易遭受噪音侵袭,其血运亦较他处差;(2)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较强低频音的损伤;(3)不同频率声音使内淋巴流向不同方向,即低频音椎基底膜向蜗孔,而高频音则推向蜗窗,两者交界恰位于4kHz基底膜处,接受张力最大,故首先遭受损伤;(4)外耳道共振频率在3kHz~4kHz,此声最强,破坏力亦最大,噪音达80dB以上即可损伤耳蜗功能。初次接触噪音有以下不适感受者,表示易遭受噪音损伤:①暴露噪音数小时即感头晕、头痛、耳痛、耳鸣和耳聋者;②出现周身不适,如疲倦、心情抑郁、失眠、心血管刺激反应(如心律不规则)、血压高、ST段低平,以及血糖、胆固醇增高,肠胃蠕动加快,消化道溃疡等。
噪声性耳聋
【概述】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性、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治疗措施】 早期仅有4000Hz听力下降者,休息数日或数周,应用维生素及血管扩张药物,有望听力恢复。若病期已久,螺旋器及螺旋神经节细胞已变性,则治疗亦难奏效,影响日常生活者,可配用助听器。
【病因学】 噪声超过85~90dB强度时,即对耳蜗造成损害,至于损害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噪声强度:噪声性耳聋的发病频率随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2.噪声频谱特性: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高频噪声对听力损害比低频重;窄频带噪声或纯音对听力的损害比宽频带噪声大。
3.噪声类型: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大。
4.接触时间和方式:持续接触比间歇接触损伤大;接触噪声期限越长听力损伤越重;距离噪声源越近,听力越易受损。
5.个体易感性:年高体弱者、曾经患过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者,易受噪声损伤;而患中耳疾病者的影响如何,尚有分歧意见,有认为鼓膜穿孔听骨链中断者,噪声损害相对较轻。
【临床表现】
1.渐进性听力减退:开始接触噪声时,听觉稍呈迟钝,若离开噪声,数分钟后听力恢复,此种现象称之为听觉适应。若在持久,强烈噪声作用下,听觉明显迟钝,经数小时后听力才恢复,此时称之为听觉疲劳。若进一步接受噪声刺激,则导致听力损伤,不易自行恢复。一般多为两耳曲线对称,不对称者多为并有其他耳疾或个别特殊情况。
2.耳鸣:可能早于耳聋出现,或与耳聋同时发展,为高音性,常日夜烦扰。
3.全身反应:可能出现头痛、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心情抑郁、心悸、血压升高、恶心、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
【预防】
1.控制噪声来源: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在建筑厂房、安装机器时就应采用各种隔音、防震、吸声的措施,如噪声车间与其他厂房隔开,中间种植树木;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装吸音材料;机器安装密度宜稀散些;机器与地基之间,金属表面与表面之间用适当的充填材料;管道噪声用包扎法防声、气流噪声可用消音器或扩大排气孔等,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85~90dB)以内。
2.减少接触时间:如在隔音室里行工间休息,或减少每日、每周的接触噪声时间,也可降低发病率。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轮换工种,亦可降低听力损害。
3.耳部隔音: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简便者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达30dB。
4.卫生监护:就业前应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对接触噪声者,应定期检查听力,及时发现早期的听力损伤,并给予妥善处理。
5.争取早期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