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医院介绍 | 医疗动态 | 健康知识 | 疾病专题 | 疾病自测 | 痊愈病历 | 健康咨询 | 联系我们 | 
 耳 类 疾 病
 鼻 类 疾 病
 咽喉类 疾病

西医对耳病的认识

 

 

鼓膜穿孔

   鼓膜也叫耳膜,俗称耳镜子,距外耳道口约2.5厘米~3厘米,位置在外耳道与鼓室之间。鼓膜的高度约9毫米,宽约8毫米,平均面积约90平方毫米,其0.1毫米,比纸厚不了多少,是具有弹性的薄膜。
鼓膜虽然很薄,但它的解剖结构有3层,外层是皮肤,内层为粘膜,其中部由放射形和环状纤维所构成。所以,鼓膜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鼓膜上主的一小部分没有中间纤维层,比较薄而松驰,称为松弛部;而有纤维的部分鼓膜,称为紧张部。
鼓膜外观呈灰白色,有一定光泽,为毛玻璃状,呈半透明。锤骨柄自上而下地嵌附在鼓膜上,止于鼓膜的中央,因而向内牵拉鼓膜,使之呈漏斗状,很像收音 机的扬声器。其中央最凹陷处,称为鼓膜脐部。
鼓膜具有集音和扩音作用。在声波冲击鼓膜,鼓膜聚周围振动于中央部,其振动力量增强,经锤骨柄传入,引起听骨链及鼓室内的空气发生振动,再由内耳卵圆窗(前庭窗)激动内外淋巴液变为液波,振动基底膜,使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受到刺激,再冲动听神径传导大脑听中枢,而产生听觉。
  鼓膜可保护内耳圆窗膜,使之不受音波过分的干扰而损伤。鼓膜也能保护中耳,如果鼓膜破裂穿孔,细菌容易直接侵入中耳腔内而发生中耳炎。
  鼓膜位于外耳道最深部,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受伤的机会不是太多,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容易损伤或穿孔。
  直接原因多见于头部受外伤,合并颞骨骨折损伤了鼓膜。有些人有挖耳的习惯,在挖耳时用力过猛,或突然被别人碰撞而穿破了鼓膜。有的小孩出于好奇心,玩弄细长小棒,放于外耳道,也可穿伤鼓膜。在工厂中偶有飞溅的金属屑、矿渣、电焊的火花、高温的液体进入外耳道而损伤鼓膜。也有误滴某些腐蚀剂入耳,如纯枯矾、砒霜、强酸、强碱,腐蚀鼓膜而穿孔。
  鼓膜间接的外伤,主要是外界大气压力突然急剧变化,战时多为近距离炮弹、炸弹爆炸的巨大响声和气浪将鼓膜震破。平时打耳光也可击伤鼓膜而穿孔。如中耳腔内气压突然急剧上升,也会发生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如用力擤鼻涕,或向中耳通气过猛时等,致使中耳内气压自内向外猛烈突然冲击鼓膜,可使鼓膜破裂穿孔。
  鼓膜穿孔最常见的原因,是经咽鼓管的方向引起的感染,而且多见于婴幼儿时期。由于婴儿的咽鼓管短而相对粗大,管也较直,鼻分泌物、奶汁等易经咽鼓管流入或呛入中耳而发生急性中耳炎。中耳化脓后,脓液腐蚀鼓膜,造成鼓膜穿孔。
  鼓膜外伤破裂穿孔后,可自行愈合。因鼓膜两面都有丰富的由外向内相互吻合的血管,修复能力是很强的。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否则被细菌感染,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就更加困难了。
  (1)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外伤后即可用酒精消毒外耳道,擦净和取出外耳道异物、耵聍等。不要取下附在鼓膜上的血痂,以免引起细菌感染。用消毒的棉花轻轻塞在外耳道口,以防脏物进入耳内,引起感染。
  (2)禁止用水冲洗外耳道,也不要用任何药物滴耳,因为这样不但无益,相反可使细菌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3)不要用力擤鼻涕,如有鼻涕,可吸入口中吐出。也可服些消炎药物,以免感染。

中耳炎

关于中耳炎的分类意见很多,据国内的习惯,按起病缓急和临床特点,分为急性和慢性中耳炎;按炎症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非化脓性(卡他性)和化脓性两种。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特点:发病急,发展快,疼痛剧烈,听力损失严重和鼓膜病变明显。化脓期全身反应剧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也有3个特点:耳流脓、鼓膜穿孔和耳聋。急性和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病情比化脓性中耳炎缓和些,以耳鸣、耳聋及耳阻塞感为主。非化脓性中耳炎,轻者仅见鼓膜内陷,重者可有鼓室积液。由于鼓室内纤维性渗出物存留,致豉室内发生粘连的改变,鼓膜内陷,听骨链粘连,造成听觉障碍。因此,应早期积极防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又分为单纯型、骨疡型(坏死型)和胆脂瘤型3种。胆脂瘤型中耳炎也有叫危险性中耳炎的,也就是说诊断为胆脂瘤型中耳炎,一定要 手术处理,否则易发生颅内或颅外并发症,特别是颅内并发症,如耳源性脑膜炎、脑脓肿,有可能危及生命。
  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各种原因导致咽鼓管阻塞所引起。这种病的命名很不统一,有卡他性、浆液性、粘液性、渗出性、分泌性、胶性中耳炎及咽鼓管阻塞、中耳积液、胶耳等名称。
  发生本病的原因首先为机械性,如增殖体肥大、扁桃体肿大、鼻咽肿瘤及乘收音机气压改变等引起的咽鼓管阻塞;其次为炎症性,如上呼吸道感染、咽淋巴环的急性炎症或全身因素和变态反应等原因造成咽鼓管阻塞。
  因感染如上呼吸道炎时,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起病比较急,病人有耳闷、耳胀的症状。在打喷嚏、擤鼻或压迫耳屏时,可有片刻的好转。耳朵因鼓膜活动受到限制及鼓室积液,影响传音,即发生传导性耳聋。病人常有自听过响的现象,听自己讲话特别响,好像对瓮说话,回音充耳,医生检查时在急性期可见鼓膜内陷、充血、光锥变形,如有鼓室积液,可透过鼓膜看到气泡或凹形液平面。
  本病约70%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因此,加强预防和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甚为重要。若及时适当地治疗、一般在1~2周可恢复正常。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而病因未除,可再发炎或转为慢性,治疗就困难了。虽然不痛、不痒又不流,但是听力却每况愈下,甚至有变成聋子的危险。
  治疗原则是除去病因和排除积液。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炎症,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继发感染。有过敏者用抗过敏的药物。恢复咽鼓管的功能,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液(或淡鼻眼净)滴鼻,使鼻粘膜收敛,并多作吞咽动作,有助于咽鼓管开放。在呼吸道无急性炎症时,应定期作捏鼻吹张或其它咽鼓管吹张法,做理疗或热敷,以促进中耳血液循环,使积液吸收。如因增殖体肥大,也可手术切除。
  当伤风感冒时常觉得耳朵内发闷,听话不清楚,此时多因为咽鼓管咽口及管腔内粘膜充血、水肿使管腔狭窄阻塞的关系。而咽管咽口及管腔内粘膜充血、水肿使管腔狭窄阻塞的关系。而咽鼓管的通畅是维护中耳正常生理功能及保持良好的听力不可缺少的条件。
  无论中耳炎流脓或不流脓的,都会影响咽鼓管的通畅度。因此,治疗中耳炎时,除了吃药、打针或耳内滴药外,还有一种简单易行的预防和治疗耳聋的方法,叫咽鼓管吹张法。如捏鼻通气法,也叫自行通气法,可先滴1%麻黄素药液,使鼻孔通畅后并将鼻涕擤净,病人自己用拇指和食指捏两侧鼻孔,并将口闭紧用力鼓气。此时空气无路可而进入咽鼓管,病人感觉耳内发胀、鼓膜突然向外膨出,似有轻微响声。立即作吞咽动作,鼓膜又恢复原状。如果咽鼓管狭窄较重或不通,则耳无任何感觉。此法对轻度咽鼓管不畅有效。再加鼓膜按摩,用手指按压耳屏(外耳道口前方一块软骨),随压随放,连续施行,引起外耳道内的空气压力忽高忽低使鼓膜来回活动。此外,常张口,打哈欠,吞咽等动作,也有利于咽鼓管的开放,以上各种作方法都很简单,如能坚持,对预防和治疗轻度咽鼓管阻塞所致的耳聋,是大有好处的。
  在以上方法无效时,可到医院进行治疗,采用咽水通气法或咽鼓管导管通气法。在患急性鼻炎、鼻窦炎或感冒而鼻涕较多时,都应禁止吹张咽鼓管。
  在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时期,在中耳病变的基础上,如果身体抵抗力下降或治疗不当,此时如有细菌侵入,造成继发感染,或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或鼓膜外伤穿孔、颅底骨折,细菌直接进入中耳,或致病菌经血液循环进入中耳,如败血症等,而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于细菌的作用,鼓室粘膜水肿、充血,粘膜上皮坏死,渗出液由血清样逐渐变成脓性。鼓室积脓后,鼓室内压力继续增高,鼓膜因受压而变软化,最后发生鼓膜穿孔。其穿孔前和穿孔后全身症状是不同的。穿孔前症状比较明显,如怕冷、发热、全身乏力及食欲减退等。在小儿,全身症状更明显,有头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极似脑膜炎及胃肠病的症状。鼓膜穿孔前,耳深部锐痛,打喷嚏、咳嗽、吞咽时疼痛加重。婴儿患本病时,常哭闹不安,拒食,并常有以手抓耳的动作。当鼓膜自发穿孔,或穿刺或切开后,脓液排出,耳痛即减轻,体温下降,全身症状随即改善。
  因此,要查清病因,控制感染,保持耳引流畅通,促进干耳和恢复听力。
若治疗及时,用药合理,多数病人的炎症可消退,流脓停止,穿孔愈合,听力多可恢复正常。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则可遗留鼓膜穿孔或中耳粘连,引发颅内或颅外并发症,或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不仅影响听力甚至可危及生命的常见病,为中耳粘膜,甚至鼓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其特点为不同程度的耳聋、鼓膜穿孔、耳反复流脓。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急性炎症消退6~8周,仍继续流脓,可认为已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了。

耳鸣耳聋

耳朵发响医学上叫耳鸣,耳鸣有各种各样的,高音调的像笛声、鸟叫、蝉鸣,多属感音性;低音调的有嗡嗡声、流水哗哗 声、火车隆隆声等,多属传导性。耳鸣可为间歇性或为持续性。响度不一,少数响度较高的持续性耳鸣,可以扰人不安。
  耳鸣的原因很多,各种耳病均可引起耳鸣,如耵聍栓塞、咽鼓管阻塞、中耳积液及耳硬化症等。许多内耳相关的疾病。如声损伤、梅尼埃病、听神经瘤、高血压、低血压、贫血、肾病、神经官能症、药物性耳中毒、颅骨肿瘤及动脉等,也可伴有耳鸣。
  人的耳朵听到声音是由两条路线传入内耳的,即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1)空气传导:声波由耳郭收集,经外耳道到达鼓膜,鼓膜的振动带动3个小听骨——锤骨、钻骨、镫骨组 成听骨链。由于镫骨底板紧贴内耳卵圆窗膜,卵圆窗膜的活动,使相邻的内耳淋巴液被激动,变为液波再刺激基底膜上的螺旋器而产生神经冲动,再经听神经传到大脑中枢而产生听觉。
  (2)骨传导:声波经颅骨传入内耳,使淋巴液振动刺激基底膜,产生神经兴奋传达到听中枢,同样产生听觉。
空气传导正常的人,骨传导起的作用极微弱,只有当空气传导的路线发生故障时,骨传导才被利用起来。所以,骨传导好像一条备用的传导路线。
  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和听中枢,都是传导声波和产生听觉不可缺少的。当人们听觉系统的传导部分、感音部分,或两部分都发生病变时,即产生听觉障碍。耳聋的程度较轻时,声音增强即可听到者,为听力减退或重听。耳聋严重者,可致听力完全丧失,称为耳聋或全聋。胎儿或婴儿期双侧耳聋,可发生聋哑症。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可将耳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传导性聋:是外耳、中耳有病变,使声音传导过程发生障碍而引起的耳聋。常见的致聋病因有外耳道耵聍、异物、炎症、先天性闭锁、中耳炎、先天畸形、肿瘤及耳硬化症等。
  (2)感音神经性聋:是指病变在内耳、听神经或听中枢、虽然声音能正常传入内耳,但因病变无法接受声音。常见的致聋病因有内耳损伤、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噪音性聋、突发性聋、传染性聋等。
  (3)混合性聋;是指既有传导性聋又有感音神经性聋,所以称为混合性聋。如开始为感 音神经性聋,后因中耳感染又发生传音障碍而造成耳聋;严重的头颅外伤,既损伤中耳又损伤了内耳等。
  耳聋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又分为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单纯传导性聋,听力损害多不严重;感音神经性聋的听力损害有轻有重;混合性聋其听力损害多较严重。
  人的耳朵并不能听到宇宙间的一切声音,有一定的范围,平均是20-20000赫。人们的听觉主要用来听语言,而语言的频率并不宽,其主要范围是在500-3000赫。因此,科学家把500赫、1000赫、2000赫这3个代表性频率叫做语言频率。听力的计算,便是用这3个音频检查所得分贝数加起来除以3,所得平均数就是人耳的听力水平。
  目前用的电子测听器可以测试耳聋的性质和程度。听力正常的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听讲话不会感到困难,如果能听到6米距离一般的谈话,听力水平在10 分贝以内。根据听力计测试出听力损失的分贝数、耳聋的程度可分为4个等级。
  (1)轻度耳聋;听力损失在25-55分贝,听普通谈话常有困难。
  (2)中度耳聋:听力损失在55-70分贝,可听1米内的高声谈话。听较响语声也有困难。
  (3)重度耳聋;听力损失在70-90分贝,一般谈话听不清,只有凭借对方讲话的口型来猜测,或者对着病人的耳朵高声叫喊才能听到,戴上助听器后可听到别人讲什么。

全聋

听力损失在90分贝以上,大声喊叫都听不到。当然全聋的并不是一点声音听不到,只要有些残余听力,对巨大响声,如打鼓或响雷,仍可能听到,但无论如何听不到说话声,即使戴助听器也不起作用。
  1.先天性耳聋
  顾名思义,先天性聋就是耳聋是从胎里带出来的,即出生后便有耳聋。实际上并不是全部的患儿在出生时就聋,有的先天性聋是在出生后才聋的。这种迟发的先天性聋有的到青春期才发生症状。其原因目前还不很清楚。该病可发生于一 侧或双侧,程度轻重不等。先天性聋的  原因有以下3种:
  (1)遗传因素;父母有先天性聋,所生的孩子易患此病。但并不是所生子女全部是聋人。有的父母虽没有耳聋,但如果是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耳聋发生率较高。这种患儿除耳聋外还伴有身体其它畸形,如耳郭畸形、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听骨链畸形、内耳发育不全,或伴有智力障碍。大部分有残余听力。
   2)产前因素:内耳听觉器官在胚胎最初3个月内发育完善。如母亲在怀孕头3个内患有病毒感染性疾病,如风疹、流感及腮腺炎等,病毒可经胎盘而侵害胎儿,引起内耳发育畸形。怀孕期使用了某些药物,如奎宁、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可致胎儿耳聋。母亲感染了梅毒,也可致下一代耳聋。
   3)产期因素;分娩时发生难产,使用产钳或发生胎儿窒息缺氧等情况,可使内耳受伤而致耳聋。早产、子痫也可损伤内耳致聋。
   防治;孕妇孕期患病时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尽量避免妊娠期全麻手术,预防助产外伤。对先天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等传导性聋可手术矫治。发现幼儿耳聋,及时利用残余听力进行语言训练。
   2.传染源性耳聋
   传染源性聋是指患了各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而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由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预防工作普及,这类耳聋明显减少,但防治仍然很重要。引起后天性聋的常见传染病有以下几种:
   1)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儿童患了这种病后,有可能发生较严重的感音神经性聋,常见的为一侧耳全聋。因为一侧耳聋,另一侧耳听力正常,难被家长及时发现,往往失去治疗的机会。由于腮腺的位置靠近中、内耳,腮腺炎病毒可从组织间隙侵入中耳,再从圆窗、卵圆窗侵入内耳。因此,对于患流行性腮腺炎的儿童,家长要特别注意其听力是否正常,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2)麻疹:麻疹病毒 可直接进入血循环,再进入内耳,引起耳聋。麻疹致耳聋的发病率较高,占50%的病人有残余听力。有的可发生化脓性中耳炎。对患麻疹的患儿应注意耳部情况,发现病变及时治疗。
   3)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耳聋较轻,可以恢复,但也有重度耳聋不能恢复者。流感除可引起大疱性鼓膜炎或中耳炎外,也常突然发生感音神经性聋。因此,能早发现早处理,效果较好。
   4)带状疱疹和水痘:为同一类型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两种病,都可致聋。耳带状疱疹主要侵犯面神经膝壮节,可发生面神经麻痹。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前庭症状。前庭症状通常逐渐消失,耳聋、耳鸣较顽固。
   5)脑膜炎:患结核性脑膜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均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聋。以流脑后遗症的耳聋较多见。感染通过血液循环途径进入内耳,侵犯听神经,内耳的螺旋神经节及螺旋器均发生萎缩、变性,骨迷路壁增生,失去正常结构而致聋。多为双侧性,耳聋程度较重。流脑多发生于幼儿,检测听力困难,如能听到大声讲话,应进行语言训练,以免成为聋哑人。
   抗生素引起的耳聋
   我们大家都知道,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及新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的良药,而且都是医疗部门经常使用的药物。但这类抗生素可引发头晕、恶心及走路不稳等前庭系中毒症状,以及高音调耳鸣、听力下降等耳蜗系中毒,甚至引起耳聋。医学上这类有毒的抗生素叫做耳毒性抗生素。其中新霉素的毒性最强,往往只用几克就可致病人全聋。卡那霉素的毒性不在双氢链霉素之下,庆大霉素的毒性则几乎与硫酸链霉素相同。
   噪声性耳聋
   我们大家都知道,耳朵是听声音的器官,但是,过强的噪声也会把耳朵震坏,造成噪声性耳聋。噪声对听觉器官所引起的危害,有以下两种情况:
   1)突然特大强度的噪声使听力损伤,如爆炸、爆破、枪炮、火器的发射声,都可引发爆震性耳聋。也有的人因燃放鞭炮、击鼓而被震聋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在发生强噪声的同时,还伴有冲击波,可以引起鼓膜破裂、内耳出血及听觉感受器损伤。受伤的程度与爆炸力的大小、震源的远近、头部所处的位置及有无掩蔽物等都有关系。所以,人们到有强噪声厂矿、作业的场所,要倍加小心,要距震源远些,搞好个体的防护措施,如用耳塞、棉花将耳塞起来等。
   2)长期连续在较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和劳动的人,会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听觉损伤。多见于铆、锻、纺织及操作锤击工具的人员,飞机驾驶员和地勤人员,以及经常戴耳机的人。因为此种耳聋与职业有关,所以叫职业性聋。发生职业性聋与噪声强度和接触噪声的时间长短有关。但与个体的素质也有关系,如在同样噪声环境下工作,年限也一样,每个人听力损害程度却不一样。
   噪声性聋一旦形成,是很难治疗的,所以预防是很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噪声的控制:这是预防噪声性耳聋最根本、最积极的办法。我国对工业噪声制定安全标准,要求将噪声控制在90分贝以下。
   2)个人防护:是防止和减少噪声危害的有效措施。如用耳塞、耳罩及隔音帽等防护用具。
  (3)卫生监护:在就业前应检查听力,对已有感音神经性耳聋或对噪声易感者,应选择噪声低的工种,对长期接触噪声的人员,应定期检查听力,以便及时发现听力损伤的情况,给予妥善处理。
  突发生耳聋
  突发生耳聋是专指发生于一瞬间或不超过24小时耳聋即达高峰。属于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多伴有耳鸣,部分病人伴有眩晕。常为单耳,少数为双耳。多见于中年人,女性稍多于男性。有时发生于睡眠中,睡一夜,早晨起床后发现一侧耳朵聋了。也有的病人发生在感冒、过度疲劳及情绪波动之后。有人报道,约5000人中,每年就有1人发生这种耳聋,可见此病并不少见。
  虽然病因尚未明确,但目前认为,造成这种突发性聋与以下两种情况有关:一种是血管的病变,如受冷热、疲劳、精神受到刺激、变态反应及内分泌失调等因素,都能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它们导致血管痉挛、水肿、出血、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使内耳供血不足,最后使螺旋器遭到损害。另一种是病毒感染,如流感、腮腺炎、带状疱疹、麻疹、风疹及腺病毒等感染,虽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可引起突发性耳聋。这种耳聋属感音神经性聋的一种。
  本病症状是耳聋程度不等,但一般较重,绝大多数伴有耳鸣。有的一开始即出现严重的耳聋和强烈的耳鸣,有的为数分钟、数小时或1~2日的发展过程,约半数有程度不同的的眩晕,严重者有恶心、呕吐和眼震。眩晕持续时间不过数日,但完全消失需数周。有的病人可有  耳内阻塞感或胀满感。
  本病的预后比其它感音神经性聋为好,一般估计不经过治疗也有半数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尽管恢复的过程不一样。积极的治疗能获得更加明显的效果,治疗得越早越好。发病1周内进行治疗者,80%以上可获得痊愈或部分恢复;发病两周后开始治疗,效果就差一些。国外有人报道,病程超过1个月,听力即已定型,治疗便没有意义了。但也有的人主张,在短期不见效者,也并不一定不能恢复,故治疗应坚持较长的时间。
  老年性耳聋
  听力衰退和全身其它器官衰老一样不可抗拒,是一切生物的自然规律,不过表现在每个人身上有早有晚、有快有慢之分。根据听力学的研究,正常男性在45岁以后,女性较男性稍晚些,随年龄的增长开始出现听力衰退的现象。不过最初感觉不到就是了。因为听力的衰退先从高频区下降,如没有全身其它疾病者,45岁以后每年可下降1 .5分贝,都应当看成是正常的。但是人们注意听力保健时,下降的速度可以慢得多。而有些人50~60岁听力下降并不明显,这与全身的健康状况及注意防护有关系,因此保健是很重要的。
  听力衰退是多方面的,但它也有一定规律性,要预防听力衰退,必须注意研究其规律。中老年听力衰退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身情况:就每个人而言,听力衰退的快、慢受整个机体状况的影响。如遗传因素、营养状况、代谢情况及自己精神状况等,都可能是听力衰退的原因。就从目前研究的资料来看,如血脂过高、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肾炎及肝硬化等疾病,都可以引起听力衰退。因此,预防听力衰退,还应注意全身情况,只注意耳部情况是不全面的。
  (2)生活环境:根据对听力衰退规律的研究,生活在大城市或闹市区的人们,由于环境中有噪声,比生活在寂静山村安宁的人听力衰退得要快些。从事重工业生产的要比农民快些。这是因为与长期接触环境噪声有关。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比较,体力劳动者要快些。这是一般的规律。但具体到每个人,还与家庭生活水平、个人的营养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
  (3)耳本身的原因:有慢性耳病者,如渗出性中耳炎或慢性中耳炎的病人,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各种听觉功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头部或耳部受到外伤,尽管受伤的当时未出现听力方面的改变,但也可以成为听力下降的原因。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有差异,加上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的影响,各人的听力衰退情况不一样。有人患老年性聋较早,进展较快,有的则较晚,进展较慢。但是,人的听觉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则是肯定无疑的。如果不抽咽、不喝酒,经常注意饮食卫生和体格锻炼,就有可能延缓老年性聋的发展。
  听力衰退是怎样发生的呢?根据研究,老年人内耳的耳蜗组织血液供应欠佳,螺旋器结构衰老退化。首先是听高频音的部分发生萎缩;听觉系统的神经核细胞因衰变、死亡而减少;基底膜的弹性随之降低,活动不灵;内耳骨结构的石灰质沉着增多,影响听神经纤维的正常传导功能等而发生听力衰退。
  有的中老年人的耳朵平时从没发炎流脓,也没有药物中毒及噪声损伤的病史,但却很早出现听力减退的现象,这要从全身去找原因,因为有些全身的慢性病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听力。现将临床上比较肯定的几种慢性病介绍如下:
  (1)慢性肾炎:慢性肾炎的病人,一般伴有高血压或贫血可引起耳鸣和听力减退。另外,慢性肾炎经常应用利尿的药物,如利尿酸、速尿等,同时又要用对听力有损害的耳毒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这些药物均对听力有损害。因此,慢性肾炎的病人,听力衰退比同龄人要早,下降的程度与肾炎轻重及用药时间的长短都有一定关系。
  (2)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高血糖、尿糖和多种急慢性并发症的疾病。糖尿病人血管硬化现象要比一般正常人的明显,可以引起小静脉栓塞。供应内耳血液的血管是末端血管,比较细小。因此,在血管硬化时,就很容易造成血管阻塞,而影响内耳血液的供应。另外,血管硬化本 身又容易引起小血管的破裂,使耳蜗或迷路出血而影响听力。临床上证明,35%-50%的糖尿病人的听力比健康的同龄人的听力下降20-30分贝。但是,由于发展缓慢,不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病人不一定能明显感觉到听力减退。
  (3)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临床证明,高血压病人中,20%-82%有耳鸣及耳聋现象。这是因为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影响了内耳血液供给,使听神经的功能发生了退变。除高血压本身引起内耳供血障碍外,高血压动脉硬化时,大部分的病人同时有血脂升高,这也是造成耳聋的一个因素。
  上述疾病是中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有些人血压并不一定很高,但动脉硬化却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许多糖尿病的病人,在没有出现明显症状时,常常不被注意,一旦出现症状,疾病也许在身上存在很长时间了。因此,我们既要通过这些疾病来认识与耳聋的关系,也要善于通过自己的听力变化,来注意发现身上的这些疾病。
  儿童对某些耳毒性的药物比较敏感,中毒后可以成为聋哑人。中老年人已经有了熟练的语言功能,虽然不会成为哑人,但如果不注意选择用药,同样可以过早地陷入无声世界,成为聋人。所以,中老年人用药时,也要注意耳毒药物。由于中老年人处于听力日趋衰退时期,对耳毒性药物也比较敏感,应当尽力避免。如实在需要用药也必须减少用量,时间不能过长。由于老年人排泄功能差,即便用药量较小,但应用时间过长,也会因体内积蓄过多而中毒 。对耳有毒的抗生素属氨基糖疳类,其中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巴龙霉素、紫霉素、万古霉素、瑞斯托霉素、春雷霉素、里杜霉素、尼泰霉素、多粘菌素B等以外,还有磺胺类药物和奎宁、水杨酸盐类、氨芥、利尿剂、含砷制剂、土荆芥油等,也可以引起感音神经性聋。平时用药时,并没有感觉听力下降,如果已经感觉到了,听力的损失往往已经到了严重的程度。因为药物损害听力多先从高频下降,不用仪器测量很难发现。要保证听力不衰退或者延缓衰退,就应当选择用药。
我们在这里再说一下,耳毒抗生素的毒性不仅限于耳蜗和前庭系统,它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实际上是多方面的。耳毒抗生素还经常损害肾脏,有时损害脑神经、肝脏,甚至消化道粘膜、内分泌系统;个别的病人甚至发生造血系统的损害,而致血液颗粒细胞减少症。脑神经损害在中毒的病人中相当普遍,他们常感到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而且多作噩梦,性情变得急躁,记忆力减退等,因此工作能力有所下降;个别严重的病人还会发生药物性的精神病。
  抗生素中毒后,治疗效果十分不能令人满意。所以,一定要重视预防。发现了早期中毒症状后,就要及时找医生治疗,用一些保养神经药物,控制一些中毒症状的发展还是可能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对耳聋的治疗及补救措施已经越来越多了。若干年来,各国耳科医生为了使耳聋患者恢复听力,或叫“复聪”,都在寻找有效的办法,或创造新的仪器来弥补耳聋所造成的缺陷。其原则是尽一切可能争取恢复已经丧失的听力。通过各种治疗听力不能恢复的病人,要尽量保持并利用其残余听力。治疗越早疗效越好。一旦发现耳聋就应请耳鼻咽喉科医生详细检查,判断耳聋的性质(哪种耳聋)和程度,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经过正确而及时的治疗,许多病人不但可阻止耳聋的发展,还会全部或部分恢复听力。
传导性聋施行手术可提高听力,对外耳病,如先天性或后天性外耳道闭锁,可手术重建外耳道,就能恢复和提高听力。中耳病变,如鼓膜穿孔或听小骨被破坏所造成的听力下降,只要中耳炎症静止或不流脓两个月以上,咽鼓管通畅及耳蜗功能正常者,就可做鼓膜补术或鼓室成形术。目前我国各大医院都已相继开展这种手术,为中耳炎病人带来了福音。对耳硬化症可施行镫骨底板切除或人工镫骨手术,提高听力的效果是很好的。
  感音神经性聋并有残余听力者,可进行听觉语言训练。目的在于教育耳聋儿童尽量利用残余听力,倾听与鉴别他们能听到的一切响声,养成利用与发展听觉习惯,便于进一步开展语言训练,重建语言能力。我国北京、天津等地都先后开展这项工作,并取得一些成绩。听觉语言训练方法:先利用各种大的响声,来刺激聋儿对各种声响鉴别和分析能力,同时配合视觉和触觉的训练,从单字到短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进行语言训练,坚持不懈直到学会说话。这种训练一般都要经过数年才有效果。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 | 在线咨询 | 管理登录 |